(拖更了这么久实在是抱歉,近日会恢复正常更新,之前的坑也会陆续填上。)
首先我想请大家看一下这个视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很显然这种类型的视频大家已经看了不少了,结果还是跟往常一样,原来在大家印象中坚实可靠的ak却三番五次的卡壳,反而是被大家认为的娇贵的ar的表现要更好一些,所以今天我就来好好讲讲为什么ak的泥浆测试表现会那么差。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某些人的错误观点,他们认为ak的可靠性高到天不怕地不怕,这个观点错得离谱,ak的可靠性再怎么高也改变不了它是一把需要通过多个部件一起运动才能正常射击的突击步枪。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ak的某些运动件因为某种原因发生故障,ak就可能无法正常开火,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所以对ak的可靠性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这也就导致了许多人对ak泥浆测试的结果大失所望,甚至出现了“ak可靠性是被吹出来的,ar的可靠性要比ak高”的的论调,而我们也将在下一段中通过结构解析来判断这一观点的对错。
假如我们仔细观察对比ak与ar的自动机结构的话,就会发现ak自动机设计在可靠性方面要远强于ar自动机。
ak采用了不对称大型双闭锁凸笋,虽然这种设计对精度有较大影响,但也保证了闭锁的可靠性。而ar则恰好相反,采用了多凸笋的闭锁结构,这种设计虽然有助于提高射击精度,但闭锁可靠性就不如ak凸笋了。
并且在闭锁结构上ak还有一个不被大家所熟知的“小设计”,ak的闭锁支撑面是螺旋面,这种设计的缺点是增加了加工难度,优点则是减小了开闭锁与抽壳的阻力,闭锁可靠性有了进一步提升,抽壳阻力的减小再加上ak的刚性抛壳挺,抛壳可靠性自然也有了保证。
而ar的闭锁支撑面则是直面,这种设计虽然加工简单,但开闭锁与抽壳的阻力较大,ar的多凸笋机头再加上直面闭锁支撑面,闭锁可靠性方面自然比ak略逊一筹,并且ar的弹性抛壳挺的抛壳稳定性也不如ak的刚性抛壳挺,ak与ar在闭锁可靠性和抛壳稳定性上孰强孰弱,高下立判。
ak与ar在导气方式上的取舍相信大家早已烂熟于心了,所以就简单的提一嘴,ar的气吹式优点是自动机运动时产生的振动较小,保证了射击精度,缺点是可靠性相对较差。ak的长行程活塞优点是可靠性相对较高,缺点是自动机运动时产生的振动较大,对射击精度有一定影响(顺带在此辟个谣,只要各位稍微认真浏览一下前文就会发现,ak较高的可靠性是因为设计师诸多用心的设计才得以实现的,并不是部分人认为“只靠长行程活塞,力大砖飞才让ak如此可靠)。
ak抢机还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灵魂设计,正是因为它的存在,ak才得以在世界枪械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一笔,它就是平面带动。目前认为最早使用平面带动的枪械是德国的mg34,随后m1加兰德的枪机上也采用了平面带动,而ak抢机就是卡拉什尼科夫在m1加兰德抢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诞生的。
后来ak枪机凭借苏联的影响力与自身优秀的设计影响了诸多枪械,并且因为平面带动能够彻底彻底消除楔紧问题,因此现如今的轻机枪与通用机枪基本都采用了平面带动的设计(米尼米、内格夫、pk系列机枪、mg4与mg5等机枪都采用了平面带动,足以证明ak在机枪界的影响力究竟有多么惊人了)。而ar的抢机设计则基本没有考虑如何解决楔紧问题,直到后来才出现用于减轻ar楔紧问题的ar滚轮。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都发现了一个问题,既然ak枪机的可靠性设计要远强于ar,那为什么ar能够通过的泥浆测试,ak就不能顺利通过呢?
如今这么多人质疑ak的可靠性,主要原因就是在inrangetv的泥浆测试系列视频中,在人们印象中可靠的ak表现极差,出现了多次故障,而印象中娇气的ar却能正常射击。这种测试结果直接导致ak党与ar党在网上的长期论战,而在ak党与ar党激烈的网上论战的时候,有一类跟ak一样因为泥浆测试而“身败名裂”枪械好像被彻底忽视,它就是栓动步枪。
如果我们观看inrangetv泥浆测试系列中测试栓动步枪的视频就会发现,测试中所有栓动步枪的表现都出奇的差,拉栓卡死、弹壳无法抛出等问题层出不穷,与ar优异的表现天差地别。
倘若我们根据测试结果便直接得出一个“栓动步枪的可靠性不如ar”的结论显然是不和常理的,我们都知道越是复杂的机械就越是容易故障,这个道理在枪械结构中也同样适用,ar作为一种导气自动步枪,自然要比手动的栓动步枪更为复杂,可靠性必然比栓动步枪逊色。那么问题就来了,ar的内部结构的可靠性均不如ak与栓动步枪,那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使得ar能够通过前二者都无法通过的泥浆测试呢?答案揭晓,能让ar能够顺利通过泥浆测试的秘诀便是ar优异的外部机匣密封性。
只要我们稍稍观察一下大部分栓动步枪的枪机就会发现它的枪机是完全裸露在外的,与现在有机匣盖或上机匣之类的部件将枪机包裹到内部的构造不同,栓动步枪枪机裸露的设计导致一旦有像泥浆一样浓度较高且较为粘稠的异物大量覆盖枪身(尤其是覆盖到枪机位置的时候)的话,大量异物可以轻松渗入到枪机结构内部,并引发供弹受阻、无法闭锁、枪栓卡死等故障。
而ak枪机的情况稍好,ak的机匣盖可以阻挡部分异物,大拨片快慢机可以充当防尘盖用于遮盖拉机柄让位槽,防止异物渗入枪械内部。但一旦大量类似泥浆的异物包裹枪身的话,ak的密封性依旧难以保证渗入内部的异物可以低于内部结构的异物承载量,哪怕ak枪机结构可靠性再强,也很难在渗入如此多异物时正常工作(并且ak还有一个致命弱点,因为ak把枪机导柱设计在闭锁凸笋上,以获取更大的平面带动面积,使得ak不得不削除节套上方部分,以此来给机框让位,这也导致ak节套的寿命与抗污染能力变得很差。同时据我观察,在泥浆测试中的ak,出现的故障主要集中在无法闭锁上,所以我怀疑半敞开式节套可能是ak无法通过泥浆测试的主要原因之一)。
ar的外部结构则与ak完全相反,上下机匣的结构可以很好的保证密封性,ar的非随动拉机柄也无需像ak一样设计拉机柄行程槽,而且在ar本就不大的抛壳窗上还设计了防尘盖,机匣密封性有了进一步提升。
在我们了解了ar为什么在泥浆测试中表现可以如此出色之后,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ar能否通过自身优秀的机匣密封性,在可靠性方面超越ak与栓动步枪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像是中华小当家的厨艺比拼,厨艺比拼中炒菜技术固然重要,但煲汤,煎炸等烹饪方式也决定着厨师的厨艺高低。同理,一种枪械的可靠性并不是只通过一项泥浆测试就可以判断的,还有扬尘、淋雨等。而ar的机匣密封性虽然可以阻挡淤泥等浓稠污染物,但在黄河水这种渗透性极强的小颗粒污染物的时候,之前提到的ar枪机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就会出现。而ak枪机系统因为之前提到的可靠性设计,小颗粒污染物还不足以影响自动机的正常运行,因此ak还可以正常射击,而ar就不行(同时我们还要知道,泥浆这种浓稠污染物在战场上出现的频率是要远小于泥水、扬尘等渗透性强的小颗粒污染物的,并且在一般情况下泥浆这类浓稠污染物的活动性很差,除非刻意把枪埋进去,否则枪身上很难出现网上泥浆测试视频中那么多的泥浆。而泥水、扬尘等小颗粒污染物则不同,出现频率高、活动性强,让人防不胜防,远比泥浆对枪械的危害更大,因此ak整体的可靠性还是要比ar强)。
既然ak在机匣密封性方面并不出色,那么后来有没有ak派系的枪械选择提升机匣密封性来加强枪械对浓度较高、较为粘稠的异物的抵抗性呢?
其实是有的,比如sg55x系列、fnc等
而fnc也在gt的泥浆测试视频(文章开头的视频)中进行了一次测试,测试结果相当不错,只出现过一次机框卡至行程末端的故障,除此之外运行良好。
同时ak在中国的远亲之一qbz97也顺利通过了泥浆测试(不过我对他视频中关于节套底部小孔用处的看法不是很认同,我认为小孔的作用应该是排水和降压。97能通过泥浆测试的原因应该是良好的机匣密封性、更加完整的节套以及改进过的抛壳窗盖)。
最后我再举一个更有说服力的例子,之前提到过,结构越是复杂的机器,可靠性就越差。枪械也是这个道理,不同类型的枪械,内部结构也截然不同,比如现在大部分机枪为了使用弹链载弹,就会在内部结构中额外设计一套输弹机,这也导致弹链机枪的内部结构会比其他枪械更为复杂,也更容易出故障,可靠性自然就不如结构更为简洁的突击步枪。但内格夫作为一款能使用弹链供弹的机枪,却能通过泥浆测试!
原因无他, 就是之前提到的机匣密封性,内格夫机枪诞生于以色列,当地风沙环境对枪械可靠性影响较大,同时因为输弹机的存在,使得设计师得把内格夫的机匣密封性加强到一个新境界。
之前我们提到过ar的机匣密封性很好,而内格夫在机匣密封性上比ar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ar安装了抛壳窗防尘盖来提升机匣密封性,而内格夫作为一款能用弹链供弹的机枪,不仅有抛壳窗防尘盖,还弹链入口也有防尘盖。
而且内格夫作为一款双路供弹的机枪,不但上述两处设计了防尘盖,甚至连弹匣入口也设置了防尘盖。
这足以证明内格夫有多么注重机匣密封性了,甚至我认为内格夫设计双路供弹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提升机匣密封性。因为弹链供弹有一个缺点,外部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弹链进入的枪械内部,进而影响内部结构的正常运作。而弹匣供弹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弹匣插入枪体后,外部的污染物就基本无法通过弹匣渗入枪械内部了,污染物也无法直接渗入弹匣影响供弹(当然,镂空弹匣除外)。gif中的测试也是利用了弹匣供弹密封性更好的特点,使其顺利通过(顺带一提,内格夫的自动机也受到了ak的影响,使用了平面带动,而且她的输弹机与其他北约机枪的mg42式输弹机不同,她的输弹机是在pk式输弹机的基础上修改得来的)。
好了,那么我的观点差不多就是这些了。拖更了这么久实在是抱歉,今后我也会把之前承诺的坑给填上的(这次是真的!)。最近我也打算试一试做视频,也希望大家到时候后多多捧场。
好了,本文完。我是某鱼君,假如你喜欢我的文章,请你点赞、转发,多多支持,我们有缘再见。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