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气温升高,雨水充沛,是野生菌生长和产出旺季。根据历年监测数据和气象相关因素分析研判,绵阳市疾控中心提醒,今年7月-9月仍是食用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
(资料图片)
在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绵阳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学生讲解食品安全知识。
工作人员从野生蘑菇的种类、如何辨别有毒的野生菌、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原因及其表现、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后如何进行科学自救等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向学生们普及了野生蘑菇中毒防控的相关知识。
绵阳市疾控中心公卫所所长孙宏英介绍,我市近十年由食用野生菌中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占总报告事件的48.03%,死亡人数占总报告死亡人数的60.00%。每年我市因误食野生菌中毒住院治疗人数上百人。
我市蘑菇中毒以胃肠炎型为主,占78%;神经精神型占12%;食毒不明占8%;脏器损害型2%。
△胃肠炎型以大青褶伞和日本红菇为主
△神经精神型以热带紫褐裸伞为主
△脏器损害型虽只鉴定出2种,但均造成人员死亡:假褐云斑鹅膏(急性肾衰竭型)、条盖盔孢菌(急性肝损害型)。
然而,有毒蘑菇与无毒蘑菇外观相似,极易误采、误食。
孙宏英介绍,民间流传着许多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如颜色是否鲜艳、受伤是否变色、是否被虫咬、一起烹饪的大蒜是否变色等,但这些方法都没有科学依据。
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的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不盲目采食野生蘑菇,才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关键。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