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以2不等于3,但在北京大学校园里可能有例外。
这个夏天,北京大学的参观名额,难抢程度不亚于当红歌手的演唱会门票,天南海北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此处“朝圣”。
(相关资料图)
北京大学第一体育馆外,一位母亲对着儿子耳提面命,“越好的学校资源就越好,今天带你来北大是想让你知道区别,认识到它才能想去奋斗。”
男孩不过八九岁的年纪,低垂着头。“就像你之前只知道1加1等于2,而不知道1乘以2有可能等于3。”母亲接着说,加大了说教的“剂量”。她的言外之意是,一个好的平台会最大程度激发出人的潜能,毫无疑问,也能接触到更多的资源。
家长们希望北大校园能够给孩子带来某种启迪,就像种下一颗种子。可是,与父母们不加掩饰的期待不同,很多小朋友眼中的北京大学仅仅是一座趣味盎然的乐园,供他们奔跑、嬉戏。
有小女孩举起粉红色的儿童数码相机,将镜头对准了北京大学遥感楼下的花。她的妈妈却在远处招呼她,注意看树上挂着的铁牌。“原来北大的树都是科研专用的。”妈妈说。
一位身穿北京101中学校服的中学生,跟着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妈妈逛到图书馆门前,她略苦恼于校外人员无法进入图书馆。妈妈为了缓解遗憾,向她讲起了建造图书馆的趣事,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并不由本校的建筑系设计,而是出自“隔壁”清华大学建筑系之手。
这位母亲接着为女儿规划起未来的学校选择,“读工科就去清华,读理科就来北大;或者在北大读本科,研究生上清华也行。”
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考上清北缺乏这种自信,但仍免不了期许。一位操着四川口音的父亲,和儿子一起蹲在未名湖旁,边看“北大鸭”,边盘算高考700分到底能不能上北京大学。还有一位母亲,和孩子一起坐在哲学楼下休息时,询问女儿以后要去哪里上大学。被提问的孩子不过七八岁,不知如何回答,母亲只好自问自答道,“我要是你,上大学就离家远一点儿。”
来往的游客不少都在谈论高考相关的话题。年轻的爸爸掐着手指头给儿子算高考750分满分,每门科目都是多少分;一位奶奶说,就是因为还没上小学的孙子闹着非要考北京大学,一家人这才连忙预约,从上海赶来北京。高考是头等大事,新闻里,宝宝刚出生一个月,就挂上了高考倒计时牌。
另一部分家长,把孩子托付给了旅行社或者学校,组成了大大小小的研学团,这也是今年夏天最为火爆的旅游项目之一。
正午时分,一个来自山东的研学团在北大华表附近稍作休整,几十个学生喧闹不止。带队的导游在烈日下不住地擦汗,他刚找回来一个走散的学生。“你们再这样无组织、无纪律,就给你们的家长打电话。”他对孩子们说。
旅行社还聘请了一位北大的同学作为“地导”,讲解北大的知识。“今年是北大的国际战略年,我们请到了日本导演新海诚,还有周深来北大唱歌”。“地导”讲到这里时,站在人群外围的几个学生终于从手机里短暂抽身,抬起头来。
另一个来自重庆的研学团足有200多人,由重庆一所中学统一组织,这是一家在当地实力颇厚的民办学校。学校并没有让学生们一起参观,而是允许他们在北大校园里自由活动两个小时,再奔赴下一个景点天安门。
重庆研学团的不少学生都带着价格不菲的专业单反相机拍照留影,在北京研学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拍摄有质量的作品来完成暑期摄影课程的实践作业。“要注意多拍一些光与影。”老师在一旁提醒。
更多的研学团被拦在了大学校门之外,北大西门外等待拍照的队伍绵延了数十米,空中飘着五颜六色的研学团小旗。游客们将西门围得水泄不通,门前的窄路人车交织,人群一齐喊“耶”的声音淹没在焦躁的鸣笛声中。
在北大校园内,与纪念品一同紧俏的还有共享单车,东侧门附近的共享单车刚还车,就被骑走。一个男孩骑上共享单车后,行进歪歪扭扭的,有些掌握不好平衡。“看远一点,不要看脚。”他的父亲在身后大声叮嘱。
看得更远一点,这正是大部分父母带孩子来到北京大学的原因,他们期待北大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能够形成感召,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目标。
不过就算考上北大,在一些父母眼中也算不得成功。有父母趁着孩子跑远玩耍时,小声议论起在北大读书的“奇人”,“北大哲学本硕博读出来之后当了神父,这种人考这么高分干嘛?”一位母亲说。
晴空之下,未名湖泛起粼粼波涛,似乎能将岸上的焦虑声静音。
梁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